第(3/3)页 这就是成语“鞭长莫及”的典故。 晋国主战派马上反对:如果不救宋国,那我们晋国将失去宋国,而且从此见死不救的名声将一直套在晋国的头上。 伯宗笑了笑,用他那文皱皱的语调说:“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贪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 什么意思呢?伯宗对大家说,是屈是张要心里有数。江河湖泊能容纳污浊之物,山林草莽能隐藏蛇蝎障气,上好的美玉也有瑕疵,国君应该会忍受羞辱,这些也都是合乎天道的。我们还是再等等看吧,与楚国开战,不是这个时候,需要时机啊。 伯宗同志又给我们发明了几个成语:藏污纳垢、瑾瑜匿瑕。其中,瑾瑜匿瑕后来比喻美好的事物也有瑕疵,但往往看不到,这说明美好可以吸收瑕疵。 我们看一个人,他表现得很完美,几乎找不到他的任何缺点,但凡是个人,总是有缺点的,只是他的优点太多太突出了,所以我们也便忽视了他的缺点,这便是瑾瑜匿瑕。 众人皆不说话了,有的人心里在想,你伯宗作为宋裔都不想去救宋,我们着什么急? 于是,晋国决定不救宋国。但至少要让宋国人知道,晋国一定会去救他们的。晋景公的使者急赴宋国:“兄弟们,顶住啊,援军很快便到!” 晋国答应出兵救援了。宋国人民一片欢呼,士气又大涨了起来,全城动员,全民皆兵。楚庄王一边关注着晋国的动向,一边下令继续攻城!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