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就这样,晋楚历史上第三次正式交锋鄢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战役的结果是楚军败,晋军胜。晋军取得了与楚国正式交锋的三打两胜。 战役讲完了?不,还有得讲。因为这样一场标志着中原霸主最后归属的战役,还是有一些细节值得我们整理的。比如,春秋战场上的那些礼节。 如果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看那些战场上的礼节,只能说古人迂腐透顶,打个仗不就是把敌人打败为目的么?还讲什么礼节。是的,没错,战争就是为了胜利。但在春秋战场上,战争必须把握两点:一是要胜利;二是不失礼。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明白当年的宋襄公为何要打那样一场蠢猪式的泓水之战。哦,敌人渡河时不能出击,敌人未列阵时也不能出击,战场上不能杀16岁以下的娃娃兵和60岁以上的老兵。 宋襄公战败了,所以很多人会讥笑他这种假仁义。但万一他胜了呢?如果宋襄公在泓水之役中胜了,那他便获得了完整意义上的胜利,既在军事上获得了胜利,又不失战场礼节。 礼,对于春秋诸侯来讲,那是顶顶重要的东西。在这场晋楚鄢陵之役中,无论是晋军,还是楚军,都努力表现出在战场上的礼节也不输于对方。这便是文战了。 战争激烈时,晋厉公的战车不小心陷入到了泥地,他的车右将军是栾针,这是一位勇猛的将军,见状忙下车帮助推车。而此时,他的父亲栾书正好驾车经过,栾书是中军元帅,是这场战役的晋军前敌总指挥。见国君遇险,便亲自下了战车来帮助推车。 栾针见是父亲来帮忙,非但没有感激,反而对着父亲怒吼道:“您是指挥官,您的位置在战场核心,您的职责是指挥将士们作战,您却来推车,这就是一种失职行为。我是主公的车右,主公的安全由我负责,不是你可以来随便掺和的。”说着,将父亲栾书给推开了。 栾书堂堂晋国执政官,却被尚仅仅是大夫级别而且是自己的儿子在战场上当着国君以及其他将士的面给训了一通,而且儿子说得那么在理,不由满面羞惭离去。 这是对职责的尊敬。 晋厉公是躲在后面,远远观望着战况的。栾针作为晋厉公的车右,负责保护晋厉公的安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楚军右军元帅、令尹熊婴齐的战旗。 栾针便请示晋厉公:“主公,那边应该是楚国令尹子重,微臣曾出使楚国,子重很客气,对我们晋军的作战勇猛非常欣赏,曾问微臣晋军的特点。当时微臣说,晋军讲究整齐有序,讲究从容不迫。 第(2/3)页